社造知識雲Knowledge cloud.

回列表頁
2015-01-30

《工商時報》專欄:期待一場全民社造運動

 

2015/01/30 - 工商時報/A06/政經八百

 

「社區一家計畫」十歲了!

 

這是《信義房屋》自2004年起,以社區為核心所推動的社會重組工程,很榮幸能偕同許多社造界的先進前輩,攜手投入社造啟蒙的浩大行列。

 

一路走來,我們從工作夥伴的角度出發,協助人們從附屬到自主,從終身學習中思考成長,具體運用在社區公共事務上,透過周而復始的吸收、轉化與實踐,讓社區居民體會「生活/命共同體」的精髓,藉以營造出每個社區的獨特朝氣,進而達成培養自主公民、邁向社會改造的終極目標。

 

這十年光陰累積出6,671件的提案件數,出處涵蓋全台96%以上的鄉鎮市區;已補助件數為1,271件,具體嘉惠281個鄉鎮市區(約占全台總鄉鎮市區數的76%)。

 

為什麼選擇社區?因為「社區」是人類群體的最基層單元,是一個具體而微的社會縮影,也是一個共有、共享、共治的生活場域;雖然每一個社區風情樣貌各異、人文內涵也各異,但共通點都是為提升生活品質、追求共同利益而齊心協力。

 

社區營造的重要性何在?

 

回顧近代史,我們不難發現,現代國家在轉型過程中出現兩種極端:一是成功轉型,如西方歐美國家,藉此帶來了社會秩序穩定、經濟高速發展,文化水平乃至公民德性明顯提高等好處。二是轉型失敗,反而掉入所謂的民主陷阱,雖然在政治制度上一步到位,卻未因此擺脫貧窮落後,甚至引發混亂動盪的失序狀態,尤以拉丁美洲、非洲等低度開發國家為顯例。產生這種歧異的可能原因是:國家轉型與社會轉型未能同步進行,遂形成矛盾激化、經濟停滯等逆向發展。

 

如何才能推動抽象且廣泛的社會轉型,身為基層生活單元的社區營造,或許正是可具體著力的關鍵部分。也就是說,若能充分發揮社區營造的群眾智慧與能量,不僅有益於建立社會自主秩序,還可以透過橫向聯繫補位政府失能或市場失靈的缺口,促進政府、市場與社會三方關係的良性互動,進而提高國家的治理效率與水平。

 

特別是在東方社會獨到的文化土壤中,台灣的社造過程其實蘊含了大量且無形的倫理精神。古代中國特殊的家國結構-五倫關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依舊在現代華人社會中幽微地存在,人際間互動多少還殘留著一層溫情脈脈的血緣關係,保持著一種渾然天成的宗法聯繫。

 

所以,相對於西方城邦國家崇尚的集體治權、個人權利、平等精神等,我們更強調里仁為美、守信重義、敦親睦鄰、富而好禮等謙厚原則,更注重政治單元的整體意願與民主訴求對國家治理的影響。從這個角度出發,這樣的成功轉型機率理應比西方更高、更有效。

 

時至今日,全台各地的確已有不少社區居民,心心念念追求一個美好家園,親力親為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從中凝聚社區共識、培育思辨能力,並進一步去除本位主義、走出衝突對立,養成互助互惠、建立共同目標的核心價值,透過「由下而上」的官民合作,開創一個生生不息的永續新生態。

 

雖然稚嫩的台式民主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所幸還有許多不計得失毀譽、實踐在地關懷的同好盟友們,積極投入社區營造、全力推動社會轉型,務使其亦步亦趨配合政經轉型的節奏,確保台灣往欣欣向榮的方向大步邁進。

 

今年,「社區一家計畫」即將邁入第二個十年,我們期許這是一場全民社造運動,除能成就每個人嚮往幸福、美滿故里的企盼,還希望進階連結人們生命歷程與追尋整體願景,將關注焦點從日常生活擴大到公共事務,讓台灣的明天會更好。

 

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攜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