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雲Knowledge cloud.

回列表頁
2014-07-30

《工商時報》專欄:人造社區,社區造人

 

2014/07/30 - 工商時報/A07/政經八百

 

專家傳真-「人造社區,社區造人」20140730 01:25周俊吉信義房屋董事長小字型中字型大字型15點閱0/10 我要評比 0今年4月上旬,由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UN-Habitat)與哥倫比亞政府聯袂主辦的第7屆「世界城市論壇」(the World Urban Forum),在哥倫比亞第二大城麥德林(Medellin)隆重舉行,計有來自世界各地約25,000名代表與會。

 

「世界城市論壇」每兩年召開一次,是聯合國探討有關世界城市發展、人類居住問題的國際高端論壇,與「世界經濟論壇」、「世界社會論壇」齊名,同屬世界三大盛會之一。

 

今年舉辦地點選在麥德林其實別具深意:位於哥倫比亞北部的麥德林,因有全球最大毒品組織(麥德林販毒集團)總部座落於此,導致毒品、槍擊、兇殺案頻傳,在上世紀末屢以「世界最不安全的城市」、「謀殺之都」等惡名傳揚於世。

 

但,經政府悉心改造,持續改善貧民窟生活環境、普及教育、推廣文化等,終於徹底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為美國《華爾街日報》評選出的2013年「年度創意城市」(Innovative City of the Year),深刻吻合今年的論壇主題-「在發展中實現城市公平:服務生命的城市」(Urban Equity in DevelopmentCities for Life)。

 

無獨有偶,今年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由享有「人道主義建築師」稱號的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榮奪桂冠。顯示這種尊重生命、服務人性,跳脫傳統鋼筋水泥的關懷理路,近年來不僅同時盛行於東、西方社會,並已掀起一陣風行草偃的全球思潮。

 

坂茂擅長利用一般被視為廢棄物或價值不高的紙管/板、板條箱、再生紙纖維等複合材料打造建築空間,如2005年遷至台灣南投埔里的紙教堂(Paper Dome),便是來自於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坂茂為燒毀的神戶鷹取教會所設計,用意在於便於拆卸、移動與重建,藉以撫慰無數災民的受創心靈。

 

坂茂的作品遍及盧安達、土耳其、印度、中國、海地等曾遭受重大天災襲擊的地區,普立茲克評審團給予坂茂的獲獎理由是:「這樣一位以人道精神進行建築實踐的創作者,長期以來為發生毀滅性災害的地區,帶來高度創造力與設計品質的空間,使得建築不再只是居住棲息之所,更為災區人民帶來凝聚精神的無形價值。」

 

很高興《信義企業集團》也在這一波世界潮流中躬逢其盛,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嘉定區正式開工的「信義嘉庭」建案,首度將我們在台灣耕耘10年之久的「社區一家」精神引進中國大陸:例如視公事公辦的外包廠商為攜手奮鬥的合作夥伴、揚棄執著於建物美侖美奐的硬體思維,改而追求身心靈得以妥善昇華為終極目標、讓社區不再只是一個個擁有配套公用設施的獨立住宅區,還能充滿居住成員間綿密互助的文化維繫力與內部歸屬感。

 

「社區一家贊助計畫」是《信義房屋》於2004年,為尋回台灣族群和諧、多元包容的中道力量,以社區為推動單位的社會重組運動,共投入1億元經費,希望藉由活絡社區居民互動,融解人際疏離與無謂紛擾。2009年接續展開第二階段,由原先的單純贊助進化為彼此學習、交流與成長,是為「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期待人們能夠重拾「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簡單悸動。

 

因為我們相信「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唯有社區居民擁有共同價值與信仰,守望相助、敦親睦鄰,才有可能邁向人文化成、富而好禮的文明社會,進一步貼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境界。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說:「人造建築,建築造人」,建築只是一種傳遞信念的載體,人才是賦予冰冷建築溫度與情感的核心。社區又何嘗不是?《信義房屋》認為,「人造社區,社區造人」,和諧社區無疑是幸福社會的關鍵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