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雲Knowledge cloud.

回列表頁
2020-11-12

《工商時報》「素養」在生活中實踐的三案例 (2020/11/09)

 

 

 

 

 

素養、追尋自我、生生不息,是今年「全民社造行動計畫」三名首獎得主的共通點。同樣來自教育界、同樣為學生們殫精竭慮、同樣在教學相長中尋得成就學生、成就自己、成就社區的三贏局面。

「全民社造行動計畫」總計有三大類-深耕校園類、築夢個人類與幸福社區類,其中的深耕校園類又可以分為國小師生組、中學師生組與大專青年組。今年的國小師生組與大專青年組首獎從缺,但築夢個人類與幸福社區類的首獎,雙雙由不同地區的國中、小校長領軍奪冠,使得今年的「全民社造行動計畫」滿溢著杏林春暖的濃濃氣息。

筆者從旁粗略觀察,108課綱的「素養」基因功不可沒。台灣教育第一線的創意與發想從來不曾缺席,但始終受限於成績導向的考試框架;直到108課綱正式實施,各種以「素養」為本的授課嘗試師出有名,也更容易匯集資源與能量,於是激發出今年百花齊放的社造教育提案。

首先是蟬連中學師生組首獎的萬芳高中,今年以「城市Hunting-行動代號116(文山區郵遞區號)」,延續去年「[]飛城市-樂搞建築」的精神,擴大應用到社區營造的實際範疇(人、文、地、產、景),讓學生從己身所從出的歷史出發,在實作中體驗自己在時間流中的定位與意義,最後持續不斷實踐「公眾參與公益」的素養目標。這是一個高中歷史老師可以教給學生畢生受用的最大動能。

具體做法是透過「動歷史」的課程設計,讓社區就是教室、居民都是導師,利用探訪即將失傳的手工苦茶油職人(人)、製作大文山里界圖的拼圖(文)、健檢城市中的國寶老樹(地)、找尋古意盎然的老街道與舊電影(產)、串聯古蹟廟宇的神明巡禮(景),完成一則則熨貼人心的大文山小城微故事。歷經這樣的素養洗禮,孩子們羽翼漸豐後,必然可以真正的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在學校裡,有各科老師照看;但那些假日、課後、自我放假、自我放逐的日子呢?來自於宜蘭三星國中的張煇志校長,為了實踐不讓弱勢學習條件孩子「一個人」的承諾,與校內老師、在地人士們共同組成了「三星製造未來假日學校」,以三星鄉舊楓林派出所為圓夢基地,規劃五花八門的未來學營隊,讓學生們可以探索人生志趣、學習一技之長,陪伴他們一起長大、發展未來的可能與想像。

「素養」不在教科書裡、也不在練習本裡、更不在考題試卷裡,而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中,如何解決問題、累積經驗、體察人生、讓世界因為有我們的存在而更好。也因此,張校長所帶領的團隊設計出培養基礎生活能力的特色課程,讓孩子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養成獨立人格與習慣、產生學習成就與自信,進而服務人群、服務社會,成為自己、甚至是他人的貴人。 

國高中時期的素養,著重於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多元視角的培養,那童年時期呢?當孩子開始形塑自我認同,問起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們該如何生活?大人們要怎麼回答呢?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的提問,正突顯出多元族群文化存在的重要與價值。

「苗栗縣泰雅族北勢群文化協進會」為了讓孩子們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具備泰雅靈魂的人」,結合了八個原民部落、五間原住民小學,跨越兩個原民鄉,發起了一場泰雅祖靈祭文化復興運動,希望集眾志、合眾力,共同書寫並建立結構性的泰雅知識系統,讓泰雅孩子們回到祖靈的懷抱,體認自己在宇宙間的民族座標,讓世界看到台灣,台灣也因此融入世界,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筆者雖不是教育專業,但私以為上述三位首獎得主,恰如其分展現出「素養」的精髓與真諦!

高档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