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知識雲Knowledge cloud.

回列表頁
2019-03-26

【SDG4】自己的牛奶自己救 鮮乳坊帶學生「牧牛」解獸醫人才荒

 

/顏和正

清晨7點多,雲林崙背的許慶良牧場,工作已經快告一段落。主人許慶良一家人從56點就開始忙著每天例行的擠奶工作(因為乳牛怕熱,所以必須一早就擠奶),將新鮮生乳裝到運奶車,然後把牛隻一一趕回牛棚,讓牠們沿著圍欄排排站好。工作還沒結束,今天是獸醫來巡場的日子。

「這隻裡面有囊腫,」鮮乳坊創辦人、本身也是執業獸醫的龔建嘉,將帶著手套的手伸入乳牛屁屁後觸摸診斷後,對跟在一旁做紀錄的許家媳婦說。在柵欄的另一側,則有另一位正在幫牛打流行熱的預防疫苗,只是相較於龔建嘉一派神色自然「手穿直腸」的樣子,這邊的看起來可就緊張多了。

自己掏錢,培養人才

這是鮮乳坊自2015年寒假起,連續第4年舉辦的實習計劃。他們自己掏錢提供大學相關科系學生(每個月有1萬元台幣的薪水),在寒暑假到願意提供實習機會的牧場(鮮乳坊也提供1萬元的津貼)工作,目前已經媒合超過40人次、近30位相關科系同學,到15個牧場提供場域和實習機會,投注的實習津貼近100萬台幣,並已成功培養1位職業乳牛獸醫師,也有2位剛考取執照,表示有意願投入。「我就是要培養台灣的大型動物獸醫人才,」今年才34歲的阿嘉(大家都是這樣叫他),簡潔明瞭地說出這個計劃的目標。

人才的培養,感覺應該是政府或學校思考的問題,為何員工人數還不到百人的鮮乳坊,要自掏腰包帶著學生「牧牛」?原因很簡單:台灣的大型動物獸醫人才逐漸凋零!

結合實務與所學的實習

那麼,實習生到底都做些什麼?基本上,先從認識牧場的實務工作開始做起,包括準備飼料、榨乳、清理環境等,然後開始跟著正牌獸醫學習聽診、打針、打點滴、給藥、練習直腸觸診,甚至還有機會親眼看到手術,將在校所學跟實務結合。

「在學校有上過直腸觸診,但只是聽老師描述,來實習時我一開始只能摸到直腸壁,但找不到子宮動脈,」王易喬笑著說,「我很幸運第一天就看到手術了,這不會是個娛樂性的寒假,而是真實體驗酪農實際的生活。」

這正是鮮乳坊推動實習計劃的初衷:讓學生及早接觸到酪農產業,畢竟,連牧場的實務作業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如何能夠吸引人才進入這個產業?

從白色革命到人才革命

正是如此,讓龔建嘉更積極想要培育台灣獸醫人才。他說,台灣雖然牛奶自給率有9成多,但是面臨國外進口奶以價格優勢進軍台灣,台灣更必須更積極改善酪農產業的實力,鮮乳坊推動的青年培力,正是繼「白色革命」之後的另一場「人才革命」的開始。

「我當然會擔心啊,所以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這個目標。台灣農業太久沒有創新,但這可能反而是創造出更多的機會,」說話總是聲調高揚的龔建嘉,維持一貫的積極樂觀態度。

還想了解更詳細的故事嗎,全文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0882

((本文感謝CSR@天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