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行動計畫獎助辦法
  • 社區一家facebook
  • 最新消息
  • email
  • 網站地圖
  • 關於社區一家
    • 2020全民社造評審團名單
    • 計畫緣起
    • 分區中心介紹
  • 最新活動辦法
  • 提案計畫總覽
    • 報名資料查詢
    • 初選分數查詢
    • 計畫書繳交查詢
    • 決選分數查詢
    • 得獎名單查詢
  • 社造知識雲
    • 歷年成長故事
    • 歷年得獎單位
    • 專家視角
    • 提案攻略集
    • 設計好案例
  • 影像資料庫
  • 志工活動
    • 志工訊息
  • 友站連結

昨日映像館Image gallery

建議搜尋: 人物 活動 影片
  • 全部作品
食溫的溫度 /攝:蔣任傑
拾憶 /攝:王臆涵
曬金針 /攝:黃榮群
中醫藥師 /攝:蕭粹摩
勞動 /攝:陳芷寧
阿嬤ㄟ手工 /攝:張秀娥
《窄巷內的藺草花》 /攝:黃國瑋
民以食為天 /攝:吳明哲
晒藕粉 /攝:鄭袁達
漸落的輝煌年代 /攝:朱陳柏青
交集 /攝:曾筱婷
鄉村的溫暖 /攝:陳京里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頁
  • 下10頁
  • 最後一頁
  • 主辦單位: 信義房屋
  • 協辦單位: 台灣社區一家協進會
Copyright © 2019 Sinyi Realty Inc. All Right Reserved.建議 Firefox或Google Chrome瀏覽器瀏覽
瀏覽人次

食溫的溫度 /攝:蔣任傑

我以拍攝特寫的主角,能讓主體更加被看到,有點像是光明正大偷拍,相機拍攝的色調粉調不會這麼強烈,風格上我以每個當地小吃店的工作上的動作作為捕捉,有點對比強烈,有食物熱氣的煙霧,以夜晚為主要的時間,讓色彩比較繽紛點

關閉

拾憶 /攝:王臆涵

偶然,經過一家舊物維修的店,看見老闆坐在小木製桌椅上不疾不徐地在操作有著滿滿懷舊味的黑膠唱片和卡帶,而老闆置身在堆滿雜物屋子裡,雖說亂但亂中有序,但使整間店更有歲月的累積讓懷舊味更加地濃厚。看著老闆聚精會神並且認真的修理著卡帶,彷彿是在重拾過往歲月的回憶,一點一滴的拼湊著。

關閉

曬金針 /攝:黃榮群

花蓮縣玉里鎮刺科山下社區農民辛勤曬金針

關閉

中醫藥師 /攝:蕭粹摩

地點:生元中醫診所
不能多、不能少、必須秤的剛剛好
生元中醫診所,照顧您到老

關閉

勞動 /攝:陳芷寧

每次下課總是可以看到尚未下班的人們依然努力著,為了是他自己更是家人,就會想到自己的爸媽也是辛苦著,特別有感觸,所以記錄下了這一刻,也運用了較黃的色調呈現出黃昏感。

關閉

阿嬤ㄟ手工 /攝:張秀娥

來到嘉義縣朴子市德興社區,看到一位阿嬤正在手工製造掃把,好奇問了一下才知道這叫作「槺榔掃帚」。
阿嬤說:台灣早期家家戶戶必備以槺榔樹製作的「槺榔掃帚」。不管是入厝、入廟還是婚喪喜慶,很多人都指定用槺榔掃帚,以掃掉不乾淨的東西。
「槺榔掃帚」可以用來掃天煞、掃地煞、趨邪避兇功用所以又稱天地掃。
槺榔掃帚需純手工製作,截竹削柄、鎚月桃莖、割槺榔葉、分枝、曬乾、鐵絲當繩、綑綁整裝、成品。
製作過程繁瑣,年輕的一輩已經越來越少人願意接手,如今已經快成為消失的傳統文化產業了。

關閉

《窄巷內的藺草花》 /攝:黃國瑋

巷口咫尺處竟有老婦於老舊房口織藺草;鏽鐵窗櫺,斑駁老門,矮房舊府,昏暗廳堂,白髮織婦,框住了難得佳境,即便白髮蒼蒼,門扉幽幽,也掩不住我就心停腳的念頭。
她說,過去這區是戶戶木雕、婦婦編藺,現在只剩四人在做,80幾歲的「金發嫂」尚厲害,而她自謙自己做的手路是粗工,因沒做工廠女工了,4、5年前才重拾「做鹹草」(編藺),做「草笠仔」度日子。
在我眼中猶如窄巷內的藺草花,我願在藺草花裡想望一座天堂,那必將是巷弄明日的春天,正如她手中穿結而過的草,一來一往間,編織的夢遲早會到。

關閉

民以食為天 /攝:吳明哲

台南民生路意麵店,用餐時刻店員忙著聽著客人點菜、下麵、燙滷味、打包、收錢。幾位老、中、青三代的店員,就這樣共同撐起一家麵店。不僅顧了自己的生計,也顧了市民的肚皮。街拍時遠遠看到這一幕,使用遠焦段拍攝壓縮空間感,讓店員與客人間顯得更緊密與熟絡,鍋子冒出的熱氣,在昏黃燈光下所構成的煙霧效果,彌補了遠焦視角所缺乏的遠近層次感。
 
雖說使用遠焦拍攝,但過程中還是驚動到其中一位店員,頻頻竊笑著,並很有默契的用眼神跟其他店員示意我的存在。幾位店員轉頭看了我一眼後,又回頭繼續忙著手邊的工作了,畢竟民以食為天,耽誤不得呀。

關閉

晒藕粉 /攝:鄭袁達

「白河」位於台南市最北端,蓮花的發源地,故有蓮鄉之稱。
每當5月至7月,常常可以看到辛苦的蓮農穿梭在蓮池中採收蓮蓬。
到了10月以後秋收寒冬的季節,辛苦的蓮農清晨一早就要趕緊挖掘蓮藕,
從挑選、清洗乾淨的蓮藕,絞碎後就要接著洗成藕粉,在寒冬裏洗粉實在是件苦差事,清晨也洗半夜也洗,甚至可以看到蓮農全家出動一起洗藕粉的景象。
洗好的藕粉靜置沉澱後,在反覆的過濾並裝成一整桶,
辛苦的阿嬤們人手刮板趕在日正當中之前,拿湯匙刮成片狀,趕緊鋪在大網上,好讓藕粉可以均勻的接受豔陽的曝曬。
村落巷弄內,廟埕廣場前的晒藕粉景象,總讓人體會到繁忙熱絡的蓮鄉即景重現在眼前。

關閉

漸落的輝煌年代 /攝:朱陳柏青

走在南方澳漁村  
陣陣魚腥味伴隨著鐵銹汽油的味道
蘇澳打鐵工業盛行於五六零年代
幾乎都是供應給漁船所使用
隨著時代變遷 許多小型工廠也陸續結束營業
看著留下的打鐵老店舖 和 繼續傳承工藝的修船人
總感念他們  可以讓我們
繼續看見那曾經的繁華~
 
宜蘭 / 南方澳

關閉

交集 /攝:曾筱婷

菜市場是人群聚集地之一,也是我認為最有活力的一個地方,那些交流、吆喝、叫賣聲、聚成一首首熱鬧的歌,使我拿起相機開始尋找美好的瞬間。

關閉

鄉村的溫暖 /攝:陳京里

小時候父母總帶我去鄉下,與外婆一起出遊,我發現外婆生活的鄉村,沒有市區的大廈,讓我十分的驚奇。外婆生活的故鄉,鄰居們非常的熱情,彼此熟識不分你我互相照顧。這是我從未見過的現象,因此給兒時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時光飛逝,我來到了研究所的年紀,在步調快速的台北市居住,高樓裡住滿人,彼此卻不曾聊過,這裡給我的感覺只有:冷。
   因緣際會下,我回外婆的村子找她,我走進傳統市場,突然賣自助餐的阿婆叫住我說:年輕人,你怎麼看起來單薄啦,來阿婆給你夾幾道菜,回去要吃飽點啦。語畢,阿婆把菜交給我,握住我的手說:年輕人要照顧身體啦。
   返回外婆家後,我向外婆訴說溫暖的經歷,由衷感嘆,世界仍有很溫暖的地方。

關閉
很抱歉

本網站不支援IE9以下瀏覽器,建議使用瀏覽器chrome / IE11.0以上